抗洪精神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不怕困難、頑強拼搏
堅韌不拔、敢于勝利
-
已定班次 1688次
-
承接院校 16個
-
獲取方案 1688次
背景
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共產黨員這個共同的名字在驚濤駭浪中叫響
一個個緊要關頭,一代代共產黨員挺身而出。抗洪精神在一次次江河安瀾、百姓安居中錘煉鑄就。這是不畏艱險、沖鋒陷陣的拼搏精神。一次次洪水肆虐,總有黨員干部帶領群眾,不顧安危,不舍晝夜,用身軀抵擋滾滾濁浪,用生命守護堤防安全。這是守土有責、履職盡責的擔當精神。
每年汛前,國家防總都組織通報全國各省防汛抗旱防臺風的行政責任人和大江大河重點工程的行政責任人,督促落實防汛責任。從大江大河,到重點水利工程、重點防洪城市,再到中小河流,責任層層壓實,防汛抗洪一線,各級黨員干部巡堤、值守,扛起重任。
這是百折不撓、敢于勝利的奮斗精神。困難在哪里,共產黨員就釘在哪里;險情在哪里,共產黨員就沖到哪里。黨員責任堤、黨員突擊隊、黨員巡查隊……在一次次抗洪搶險中,廣大黨員干部成為風雨中的逆行者、驚濤中的守護者。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偉大的抗洪精神不斷傳承,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砥柱中流。共產黨員,成為抗洪前線最響亮的名字。”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風雨搏擊中彰顯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取得一場場抗洪勝利的重要保證。應對一次次洪水,防汛搶險隊伍火速集結,救災物資日夜馳援,黨群一心、軍民一心,全國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磅礴力量。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一次次風雨搏擊,一支支搶險隊伍、一臺臺防汛設備、一車車生活物資、一頂頂救災帳篷,從大江南北源源不斷奔赴災區。
汛情就是命令。各部門發揮優勢,形成合力。水利部門精細調度,加強技術指導,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一次次快速出動,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全力迎戰,“橄欖綠”“火焰藍”沖在一線。
團結一心,勇于勝利,這是黨帶領人民群眾同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決心、智慧與勇氣。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防總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各地各部門以汛為令、聞汛而動,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上下齊心、眾志成城,共同筑起防汛抗洪的堅固堤壩,最大程度減少了災害損失。
堅韌不拔、敢于勝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在安瀾安居中踐行
在一次次洪澇災害考驗中,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擺在首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奪取一次次抗洪勝利的力量源泉。
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國水利建設不斷提速,防災減災理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我國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水旱災害防御工程和非工程體系,有力防范應對了一次次洪澇災害。與洪水賽跑,救援“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這是全力以赴的果敢行動。洪水無情人有情,始終把民生關切掛心頭,這是求真務實的暖心舉措。
“有熱水,有熱飯,頭疼腦熱也有人管。”寬敞的安置點、充足的生活物資、豐富的文化活動……在抗洪救災中,廣大黨員干部情系人民、心系民生,盡最大努力滿足災區群眾需求,有序轉移避險,保障基本生活,讓群眾“走得了”“轉得出”“住得穩”。
從江淮大地到洞庭湖畔,從長江防汛到保衛巢湖,在抗洪一線,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肩并肩、手牽手、心連心,風雨同舟,筑起一道道鋼鐵長堤,一次次戰勝了來襲的洪水挑戰。
新征程上,讓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發揚偉大的抗洪精神,眾志成城,頑強拼搏,激發昂揚斗志,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